来卓博,靠谱工作放心选!
职业兴趣测评

背景简介

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他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职业兴趣理论。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从事该职业,且职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

在其后的几十年中霍兰德和其助手对该理论有进行了多次补充和修订,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职业指导模式,包括个性与职业类型的划分、职业分类、类型鉴定表等。个人可以通过自我评定来发现自己的个性类型,并依据个性类型来选择相应的职业。

理论基础

Holland认为人格可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大多数人都并非只有一种性向,性向越相似,相容性越强,则一个人在选择职业时所面临的内在冲突和犹豫就会越少。为了帮助描述这种情况,霍兰德建议将这六种性向分别放在一个正六三角形的每一角。但是,这六大类型并非是有着明晰的边界的,他以六边形标示出六大类型之间的相邻、相隔、相对的关系。创建该模型的关键假设:

① 个体之间在人格方面存在着本质差异;

② 个体具有不同的类型;

③ 当工作环境与人格类型协调一致时,会产生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更低的离职可能性。

人们通常倾向选择与自我兴趣类型匹配的职业环境,如具有现实型兴趣的人希望在现实型的职业环境中工作,可以最好地发挥个人的潜能。但职业选择中,个体并非一定要选择与自己兴趣完全对应的职业环境。

一则因为个体本身常是多种兴趣类型的综合体,单一类型显著突出的情况不多,因此评价个体的兴趣类型时也时常以其在六大类型中得分居前三位的类型组合而成,组合时根据分数的高低依次排列字母,构成其兴趣组型,如 RCA 、 AIS 等;

二则因为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完全依据兴趣类型,还要参照社会的职业需求及获得职业的现实可能性。因此,职业选择时会不断妥协,寻求与相邻职业环境、甚至相隔职业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个体需要逐渐适应工作环境。

应用意义

经过多年的发展,职业兴趣测验已在教育、培训、企业管理等领域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职业指导中,霍兰德的职业性向论可以出其不意的引导当事人走向一个主动、积极的行动方向,进行动态探索。企业招聘时,通过对应聘者职业兴趣的测试判定其属于哪种类型,由此决定录用职位。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如果出现员工和职位不匹配的情况,可测试出员工的职业兴趣,再安排与其职业兴趣相匹配的岗位。Holland的职业兴趣理论对于个人升学就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已成为众多职业咨询机构的重要工具。另外,借助霍兰德代码的协助,当事人能迅速地,有系统的,而且有所依据的在一个特定的职业群里进行探索活动。在本测评中,你将获得以下帮助:

① 从现实、研究、艺术、社会、企业、常规六种取向中,锁定你的职业兴趣;

② 了解你与各职业类型模板之间的匹配程度,做好职业选择和职业设计;

③ 在确定职业兴趣的基础上,结合你的兴趣特点,确定职业/工作方向,避免职业选择中的盲目行为;

④ 明晰你的优劣势,适宜的工作类型,成功地进行职业调整,从整体上认识和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

温馨提示

受测者的自我测评只是一个初步的判断与参考,更准确具体的兴趣类型需要专业职业规划师去进一步引导和确认。

你并非一定要选择与自己兴趣完全对应的职业,你还要参照社会需求及现实可能性,在相邻或相隔的职业环境中选择职业。

拓展阅读